学校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动态新闻

生物工程与技术学院赴西安交大洽谈对口支援具体事宜

发布日期:2018年04月24日 10:38      作者:      点击:[]

20181月我院成功对接西安交大医学院之后,生物工程与技术学院副院长焦成瑾近日赴西安交大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一步协商对口支援具体项目。420日,重点实验室生物医学基础研究中心主任黄辰教授与焦成瑾就教师学习培训、学生实习实训以及科研合作等方面的支援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初步拟定支援协议条款。黄辰教授表示在5月中旬在我校举行系列学术报告和讲座,同时签订合作协议,由此拉开全面支援工作。

今年年初,我院与西安交大生物医学基础研究中心的合作已经开始,并选送2014级生物技术专业的一名优秀学生进行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实验训练。通过学生的交流学习双方已初步认可合作模式,此次协商进一步明确了支援的工作重点,为支援工作取得成效奠定了基础。

焦成瑾副院长等还参观考察了位于西安市高新区草堂由我院2009届校友胡苏莹创办的生物技术公司——陕西脉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同时与该公司就校企合作、学生实习实训和就业等产学研融合事宜达成意向性协议。

通过与西安交大、生物技术高新企业的交流,以及与兰州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其他科研院所积极合作,生物工程与技术学院正在有计划的实施学院发展的第一步“请进来”战略,为尽快的第二步“走出去”战略作积极准备,为学院的开放式发展创造良好的合作空间。

       

1 交流学生进行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    2 参观考察校友创办的生物技术公司

  

西安交大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简介

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31024日通过教育部验收,2004213日被批准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发展前沿,围绕《人口与健康领域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发展战略需求,以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重大疾病问题为导向,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相结合,在环境与地方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相关基因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与防治方面开展创新性应用基础研究,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应用前景显著的研究成果,为我国西部经济发展与人口健康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实验室遵循“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建设原则,按照“边建设、边发展、边开放”的思路,将下设的各个研究室建设成为更加先进的研究平台,实行开放型管理运行机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运用共建共享的手段,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与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近年来,实验室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均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现已成为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研究领域承担国家重要科研任务、汇聚与培养优秀人才、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的重要基地,为提高我国环境相关疾病防治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56名,其中研究人员55名,专职管理人员1名。研究人员中教授/研究员38名、副教授9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54名。近5年来,实验室承担科研项目104项,其中国家项目74项、国际合作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25项,研究总经费达12047万元;发表研究论文被SCI收录313篇;获国家科技成果奖3项,国家教育成果奖1项,省部级特等/一等奖6项;国家专利23项;毕业和在读博士研究生324名、硕士研究生380名。

上一条:校党委书记马建东教授在徽县调研产学研与校地合作项目
下一条:生物工程与技术学院举办世界地球日主题活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