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  加入收藏

生物工程与技术学院开展“双创”工作

发布日期:2019年03月26日 16:20      作者:      点击:[]

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事关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大局,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应运而生。创新创业是富民之道、强国之举,做好新形势下双创工作刻不容缓。

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高校毕业生是就业主力军。根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高校毕业生信息统计,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之多,创历史新高。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落实国家就业政策,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更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学生就业分配政策进行改革,自主择业代替统一分配,创业问题就被提上日程,我国的创业教育从此由此开始。创业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素质,即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开拓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活动的能力。

创新是创业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创新,国际竞争新优势也越来越体现在创新能力上。在党中央确立的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摆在首位,这充分体现了国家领导人对创新的高度重视。创新创业需要知识、人才,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长远来看,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决定了整个社会的创新程度。

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传统行业提供的岗位数量越来越有限,科技进步和劳动成本上升也无形中打压了就业空间,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面对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近两年来毕业生呈现出慢就业的不良态势。新时代背景下,把握国内当前就业形势,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化,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通过创新创业实践,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情商等各方面的素质,为步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鼓励创新创业已经成为稳增长、保就业、促转型的重要抓手,被认为是中央推进经济工作的一招妙棋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

1、大部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相对薄弱,创新创业精神尚未确立,传统的学习观和就业观尚未转变。

大学生未能充分认识和把握国家和社会发展大势,普遍对创新创业的了解不够深刻。一部分学生缺乏冒险精神,认为创业成功概率太低,不值得花时间花精力去冒险;一部分学生缺乏正确认识,认为自主创业是找不到工作的被迫选择;一部分学生缺乏奋斗精神,害怕吃苦,信心不足,没有勇气挑战自己。此外,当前的大学生,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大学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缺乏自主创业意识和冒险精神,缺乏动手能力,依赖性较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家长希望学生毕业后进入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大中型国企,找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而不愿意自主创业,这些传统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观和价值观。

2、大学生创业心理准备不足,对创业的理解有些单薄。

创业的过程是艰苦的,大学生创业可能遇到诸如缺少经验、缺少社会关系、资金不足等等困境,这些常见的困境比较容易挫伤大学生的创业信心,如果没有笑迎失败面对挑战的心理素质,就很难体验到创业的真正乐趣。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途径 

1、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培养创业意识,训练创业思维,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前提。大学生是整个社会最有活力,最富创新精神的群体,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是做好双创工作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敢为人先,勇于开拓。创业欲望是创业最大的源动力,创新创业精神包括敢闯敢干、积极进取、艰苦奋斗、坚忍不拔以及持之以恒等等是创业最大的秘诀。当今世界瞬息万变,科技发展突飞猛进,高校毕业生不能将自己只定位成一名求职者、就职者,更应该定位成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不仅能够解决个人的就业问题,而且能够带动一批人就业;不仅是找了一份工作,而是起步了一份事业;不仅是创造个人价值,而且能够创造社会价值。

2、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人才靠培养,培养靠教育。教育部把创新创业教育定义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结合专业教育,融入整个人才培养过程。2018年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努力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在新时代干出一番事业。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方面,高等学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传统的就业教育关注的是毕业生最终求职能力的提升,其实施阶段主要集中在毕业求职阶段;而创新创业教育关注的是大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低年级时强调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思维,高年级时强调创业教育,培养创业能力,提升创业综合素质,更加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事业心、开拓精神、创新精神等。此外,利用学校科技园和孵化基地,将创新创业实践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高等教育求学生涯。理论联系实际,再用实践更新理论。

创新创业教育与教育教学体系融合,各个学科教师要结合专业进行创新创业指导,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有意识的激发学生利用专业创业的积极性。我院主要包括生物,食品和制药等专业,这些专业涉及的基本上是一些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任课教师利用好的课题或者项目可以带领同学们进行成果转化,实现创新创业的目标。

3、政策的解读与宣传

创新创业政策的实施是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基础,创新创业政策的实质就是为大学生创业保驾护航,为大学生创业给予一定的底气和信心。及时向我院学生宣传国家和地方的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认真解读相关文件中的优惠扶持政策,宣传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更好的激励我院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

4、组织开展创新创业经验学习活动

以学院为单位,以科技园为平台,积极开展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增强学生的创业体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发达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比例占毕业生总数的30%-40%,在这些国家的高校中不乏创新创业的经典案例,积极开展理论和案例研究,启发大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积极从社会各界中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和专家学者进行报告与指导。

建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经常向大学生推送双创有关的信息,在线提供咨询服务,及时解决创业遇到的问题。通过不断吸取经验,激发灵感,培养我院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5、充分利用平台

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局限,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虽然建有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和平台,但大部分还是形式多于内容。真正从事创新创业的学生,无论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还比较欠缺。现如今,我们学校在研究生楼一、二楼建成了科技园,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为我校在校学生创业团队提供创业初期的项目孵化、办公场所,并提供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咨询、团队培训、投融资对接、创客互动交流等。学院应指导、鼓励大学生充分利用平台,积极申请项目入驻科技园,打造我院贴近生活,实践创新特色。尤其在我校科技园建立之初,更是要起好带头作用,奠定基础,营造氛围,避免让珍贵的平台流于形式,成为摆设。

6、完善创新创业鼓励表彰机制

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开始阶段,面临资金匮乏问题,因此,需要完善创新创业的鼓励表彰机制,加大政策资金的支持与保护,让创新创业付诸实践,也让更多学生不再畏惧,踏踏实实地完成自己的创业梦。

此外,针对我院优秀的创业团队要设置一定奖励机制,比如奖学金,颁发荣誉证书,加学分等。

据研究显示,美国大学生毕业创业成功率为20%,中国大学生毕业创业成功率为2%,而世界大学生平均毕业创业成功率为10%,我们不仅仅要看到差距,更应该看到进步的空间。总之,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大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

上一条:生物工程与技术学院6个项目获2017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