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动态新闻

大樱桃红了——生物学院呼丽萍研究员团队着力打造中国“车厘子品牌”

发布日期:2019年07月14日 23:19      作者:      点击:[]

每年56月份是甘肃天水大樱桃成熟的季节,今年是个丰收年,漫山遍野的樱桃树上挂满串串鲜红的大樱桃,进入采摘季,果园里采摘销售的场面十分火爆。

大樱桃丰收的喜悦中饱含着天水师范学院大樱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团队付出的辛勤汗水和心血。自2003年以来,该科研团队紧盯天水发展大樱桃产业的技术需求,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优势,围绕天水大樱桃产业发展的共性和关键技术问题开展试验研究,助推支柱产业发展,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沉在田间地头  破解技术难题

天水种植大樱桃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2001年后,部分果农的大樱桃有了收益,才开始大面积种植,但大部分果农粗放式管理,品种落后,果品的产量和产值并不高,天水师范学院针对这一需求主动出击,2010年,经甘肃省科技厅批准,依托天水师范学院建立了甘肃省大樱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迅速组建了由学校和共建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的大樱桃研发团队,坚持重心下移,开始给天水大樱桃种植者提供技术帮扶。

俗话说“樱桃好吃树难栽。”天水地处黄土高原,干旱缺水,土壤肥力不高,自然灾害频发,樱桃又属于时令水果,难于保存储运,如遇上霜冻等严重自然灾害就会绝收,种植大樱桃不仅风险大,而且缺肥少水的生态条件成为制约高产、优质、高效的主要因素。

“如何管控种植风险,让果农能通过发展这一特色产业脱贫致富,必须有成熟的技术支撑。”秦州区果业局推广研究员魏志贞从事果树栽培技术示范推广32年,他认为天水师院科研团队试验研究的雨养区山旱地樱桃良种、良砧、良田、良法的集成技术“组合拳”,把高校的科研优势转化成了果农的生产强势。

天水师范学院生物工程与技术学院教授、甘肃省大樱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呼丽萍,还身兼天水市科协副主席、中国园艺学会樱桃分会常务理事等职,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甘肃省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是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333科技人才,从事大樱桃的栽培研究已有20多年。她一年中除了承担学校教学工作外,有多一半的时间沉在田间地头搞建园规划、品种引进、早果丰产树形培养、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水肥高效利用等技术研发,给果农实地培训、示范指导,为大樱桃生产倾注了大量的汗水与心血,被大家称为“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的专家”。

为了促进天水大樱桃产业的高效发展,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天水师范学院为“中心”建设投入300万元,提供了4000多平米的专用实验与办公场地,全力保障中心的高效运转。

天水种植大樱桃的海拔在12001700米之间,光照充足,周年的温湿度条件有利于花芽分化,种植大樱桃有明显的生态气候优势,但春季频发的霜冻灾害成为种植者苦恼的事,中心团队经过近10年的研究试验,提出加强树体养分管理,建立“多防棚”,配合应用碧护、天达2116等抗冻药剂,应用智能型防霜冻烟雾发生器的综合防御技术体系,有效降低了霜冻灾害造成的损失。

“气候异常,施肥灌溉掌握不好,果树衰老快,病虫害多,裂果率高是非常头疼的事情。”秦州区杨家寺大丰农业高川大樱桃种植基地总经理李欣说起损失一筹莫展。

为了解决这一生产难题,中心团队在9年间先后开展了天水地区大樱桃园土壤肥力提升技术研究和果园重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先后测定果实样品350多份,土壤样品1000多份,研发出了“增、配、补、种”的“四套车”土水肥高效利用技术模式,针对果蝇等重要病虫的防控,提出以生态调控+理化诱控+乙基多杀菌素等低毒农药适时喷布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技术。据粗略估算,此项技术累计推广应用3万余亩,仅病虫防控一项,每年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在亿元以上。

旧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近几年进入采摘季天水阴雨天气增多,造成大量裂果,褐腐病也随之发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心团队一方面研究推广裂果、褐腐病防御技术,另一方面组织团队成员针对大樱桃低等级商品果的高值化开发利用积极开展试验研究,先后帮助天水晟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天水丰盈大樱桃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发出大樱桃果酒、果醋、果脯等产品,填补了天水大樱桃加工方面的空白,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果品的附加值。

樱桃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天水师院科研帮扶,不仅帮助果农和企业提高了生产经营效益,同时带动了果品营销、包装、物流、运输等行业的发展,解决企业周边剩余劳动力3万多人(次),年发放劳务工资1000多万元。“呼老师是果农的‘财神爷’,也是我们基层林果技术人员的贴心人”。秦州区秀金山高新农业园区主任王喜林说到呼丽萍高兴地翘起了大拇指。

打造大樱桃品牌  生产“中国车厘子”

天水地处中国大樱桃陇海沿线适生区最西端,是甘肃大樱桃的主产区,为了扩大天水大樱桃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每年由中国园艺学会樱桃分会和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樱桃分会举办的年会和技术研讨会中都有天水师院科研团队人员的身影,中心利用一切机会宣传推介天水大樱桃,还与秦州区政府共同成功承办了“2012年中国樱桃年会暨西北地区大樱桃产业发展研讨会,秦州区被授予中国优质甜樱桃生产基地 2016年天水师范学院与秦州区政府就果树产业技术服务签署了校地合作协议。

“昨天晚上通宵加班才把张掖的3000盒发走,早上来的客人又要1000多盒,您还得等等。”甘肃华实高效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廖永强的手机电话不时响起,尽管果园包装车间里100多人筛选包装,但仍有好多客户排队急着催货。

该公司大樱桃基地是全省规模化种植樱桃最早的基地,也是目前种植面积最大、标准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基地,董事长俞永标原是台湾大学园艺系教授,后来下海经商,2001年在天水麦积区甘泉镇流转土地1200亩栽植大樱桃,天水师范学院科研团队从园地选择、建园规划、苗木引进、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花果管理和品保鲜储运和综合加工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服务。

据俞永标介绍,十多年前,市场上畅销的美国车厘子被看作圣果,吃车厘子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当初来天水建果园心里就想着要生产出“中国车厘子”,让老百姓吃上家门口土地上长出来的大樱桃。201410月,“天之甘泉”车厘子樱桃注册,目前已成为国内高品质樱桃的代表,每年在当地市场售价最高,且产品供不应求,年产值达1700万元,亩平均产值在1.5万元以上,纯利润达7000元,成为天水大樱桃的龙头企业。

科研团队成员邹亚丽博士对此感触颇深:“为了帮助种植企业提升果实产量和品质,我们扛上土钻等仪器,爬山到田间进行调查采样,通过大量的调查、检测、分析和实验数据科学指导生产,经常一干就是一天,但没有一个人抱怨,大家觉得只有脚踏实地工作,才可能结出甜美的果实。”

近年来,中心通过构建“高校+科研院所+推广部门+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先后为30多家企业、合作社和200多名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达80%以上,中心建立的13个大樱桃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基地辐射带动果园5.3万亩,每年新增效益达1亿元以上。目前,全市种植大樱桃的农户近3万户,面积达8.7 万亩,年产量约6万吨,产值5亿多元,已注册的商标有10余个,果品销往全国各地。

“天水大樱桃含糖量高,硬度好,烂果率低,质量受顾客认可。”秦家兴是河北石家庄秦家兴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和天水20多个大樱桃基地合作两年,每年组织50万斤货发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 

“天水师院发挥高校科研优势,按照‘高校+政府+企业+农户+基地’的合作模式,积极融入大樱桃产业开发研究,促进天水大樱桃产业向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产品优质化、经营产业化、销售品牌化、效益最大化的方向发展,拉长了产业链条,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天水市农业局副局长周祥林说。

培养技术人才   提升大樱桃生产发展后劲

在提供科研技术支持的同时,中心团队把为地方政府、企业和乡镇培训培养各类人才的任务扛在肩上,每年与各级政府、企业、合作社开展技术培训30多次,累计培养各类人才8600多人次,其中技术骨干100多人。

藉口镇四十铺村是最早栽植大樱桃的村,目前全村栽植大樱桃1500多亩,户均 3.5 亩,户均收入5万多元。53岁的农民技师赵社教是当地响当当的农民“土专家”,牵头成立了秦州区羲皇红果业技术服务社,带领20多名农民技术员常年奔走在市内外的20多个大樱桃基地,进行大樱桃整形修剪等技术服务。“今年家里的大樱桃收入11万元,呼教授从来没把我们当外人看,有时间就往我们的果园跑,跟大家沟通交流果园管理经验,指导我们如何依靠科学技术,提高果园经济效益,有机会还带我们去省内外学习交流”。他说自己先富了,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帮助乡亲们共同致富,也算是报答呼老师的培养之恩。

“大樱桃技术创新中心团队围绕天水大樱桃产业所进行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科学普及、人才培训等工作,拉近了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以及果农之间的关系,实现了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为天水乃至全省樱桃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天水师院党委书记李正元表示,“下一步我们学校将借学校型发展的契机,紧盯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探讨产学研深度融合模式,主动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好科技服务和人才支撑。”

上一条:生物学院一行4人到甘肃数字本草检验中心和甘肃普尔康药业有限公司交流合作
下一条:以示范基地建设和技术培训为引领,加快“双减”技术落地生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