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专业建设规划

专业建设规划

一、发展思路

    1、学科建设重视产业链,以服务人才培养和当地经济建设为主线,紧密围绕当地养殖业、林果业、微环境治理、中药材深加工以及食品安全监控展开研究,尤其要重视并充分利用政府在“产、学、研”结合中的特殊纽带作用。

    2、专业建设以探索校企融合、工学结合的办学机制为目标。突破校企融合障碍,创新生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以食品安全检测服务和面向生物制药产业为主的“生产—教学—服务”一体化教学新体系;生物科学教育以加强中学生物实验设计与实施能力培养和专业硕士培养为主,同时加大创新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3、服务当地经济以提供优质安全检测为突破口,以尝试建立产业联盟或安全检测联盟、构建更多实验平台为抓手。

    4、教学及学生管理以“抓教风促学风”入手,规范教师教学,探索学习过程监督和能力考核的有效方法,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制度体系。

    5、通过党员带头,鼓励师生课外、假期以生物技术行业调查、企业安全生产监控检测服务和中学生物教学状况调研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举办各种专业性的培训、技能比赛促进学生的行业素质拓展。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以培养合格的中学生物教师、合格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人员和生物制药重要领域的技术人员为目标,构建校企一体化的教学、科研体系和实验实训平台,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服务地方经济的科研模式和生物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

(二)具体目标

    1、规模:
    经过3年建设,教师人数达到45名左右,学生人数控制在900名左右,研究生20名左右。

    2、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1)经过3年建设,建成省、校、院三级学科体系,高质量完成省重点培育学科-----微生物学科的验收工作,使其成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将学校重点学科----污染生态学建成省级重点学科;将院内重点学科------生物化学建成校级重点建设学科。

    3个学科的建设与当地产业紧密结合,通过融于产业链,拓展学科领域,丰富学科内涵,做到建设目标的“六个”统一,即:
    树立一面旗帜(选好学科带头人)
    主攻一个方向(凝练学科方向)
    打造一个团队(稳定科研团队)
    建设一个平台(搭建实验实训平台)
    积累一批成果(产生论文、专著、专利、工艺、产品、获奖等系列成果)
    培养一批人才(培养一批行业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申报成功5项目左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多项省市级基础研究项目;探索出“政、产、学、研”的有效合作机制,完善甘肃省大樱桃产业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做实麦积区土鸡养殖项目、天水湖微环境治理项目、甘肃道地中药材有效成份提取工艺项目,同时构建基本的食品安全监控检测实验平台,尝试建设食品安全检测联盟;组建4个比较稳定的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团队和1个食品安全监控检测服务团队,申报成功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
    目标分解见附件1: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建设目标分解表 

    3、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1)通过3年建设,将省级特色专业——生物科学教育建成全省名牌专业,并尝试申报国家特色专业;

    2)进一步完善以安全检测为特色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方案,以发酵与提取为特色的生物制药专业培养方案,并顺利通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评估;

    3)做实2-3家企业或部门联合培养(合作)固定模式,每个非师专业力争有2门以上课程进企业车间或质检部门现场授课;

    4)将《细胞工程》等课程建设成省级精品课程,将《仪器分析》等课程建成校级精品课程,同时开发《中学生物学实验》校本课程。

    5)完善实验实训平台建设,加强教学研究力度,争取3-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2个省级教学团队;

    6)规范教师教学过程,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与考核,建立教与学的质量保障制度体系;

    7)毕业生就业率70%以上,创新班考研率80%以上;

    8)完善学院网站,逐步实现教学及管理系统化、信息化。

    具体目标见附件2:专业建设目标任务分解表

    4、实验实训平台
    1)基础模块实验室建设:以功能来整合现有实验室,初步建成5个基础模块实验室,并力争在三年之内将基础模块实验室申报成为“国家级生物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2)专业模块实验室建设:建设3个有特色的专业实验室,分别是仪器分析实验室(食品检测专业)、发酵工程实验室(生物制药专业)、中学生物实验室(生物教育专业);

    3)工程类专业实训室建设:校内建设2个专业实训室:细胞培养工程实训室,生物工程下游实训室;

    4)工程类课程授课基地建设:校外建立2门工程类课程授课基地;

    5)工科类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校外建立4类工艺实习基地。

    具体目标见附件3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目标任务分解表

    5、甘肃省高校农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
    2015.7—2016.6:完成任务书签订的实验室硬件建设,完成实验室验收和评估;依托微生物基础实验室,利用专项经费购置所需的仪器设备,通过省级实验室验收评估。

    标准化的专业实训平台:结合基础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设计并建成标准化的微生物检测实验实训车间。

    微生物重点学科的研究平台:通过与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协同规划,建成为人才培养、重点学科提供支撑的平台。

    创新以课题和任务为依托的运行机制:通过科技研发与技术集成与创新,尤其是在国家和省级项目申报、专业方向凝炼、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和成果,为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全方位技术与人才支持。

    以申报专业学位为目标建设管理:通过3年的努力,发表论文10篇以上;申报纵横向科研项目8项;申报专利3-5项;选育优良菌株2-3个;研发新药肥1-2个;编写农业微生物实用技术系列丛书1-2部;逐步建立完善陇东南农业微生物资源数据库;选送学术骨干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5人次,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举办学术讲座3人次;培训工人或农民200人次以上;产学研合作,建立农业微生物科技成果转化和实习实训基地5个。

    6、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3年建设,专业技术类教师达到35人,实验实、实训室专职实验员6人,外聘企业教师6人,使生师比达到16:1左右,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不低于50%;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50%以上,其中教授比例不低于40%;培养在省级创新团队1-2个,省级学科带头人1-2人;省级以上教学名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人。积极探索教师下基层锻炼的工作方式和制度建设,使“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50%以上。

    7、学位点建设与研究生教育
    在已有的教育硕士生导师的基础上产生6~10位硕士生导师,培养研发人才的同时,也为实践基地和合作企业培养相关人才。在读研究生达到20多人。在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的引领下,申报新的硕士学位点。

    8、学术交流与合作
    未来3年,学院将大力加强开门办学与科研合作,并将其作为一项日常性的工作。生物工程学院未来3年学术交流目标任务如下:

    (2015-2016年度)

    1)学院内以各种方式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的国际交流项目,年度内完成1-2名学生的对外交流项目。

    2)积极鼓励院内已有项目的教师参加与项目相关的国际会议。年度内有1-2名教师能参加国际性的会议1-2次。

    3)至少有一名教师能申请到国家支助的各类访学及留学计划。

    (2016-2017年)

    1)继续使1-2名学生参与学校国际留学项目。

    2)继续鼓励教师申请并获得国家的各类访学与留学计划。年度内有1-2名教师能到欧美国家进行短期访学(不超过一年)。

    (2017-2018年度)

    1)继续执行前两年的学生与教师的对外访学与留学计划,保持前两年每年的访学与留学人员名额。

    2)年度内邀请1名与本院专来或研究方向相前的国外教授或专家一名到本校来讲学。

    3)与校外企业(农业类)合作,至少参与1个和国外企业在地方的合作项目,作为技术支持。

    9、规范学生活动,完善学生活动制度

    规范学生社会实践、专业培训、专业比赛等活动的组织过程,建立固定化的学生活动工作制度,使学生的课外专业素质拓展有制度保障。

    10、探索新形势下的师生党建工作、思政工作有效机制

    1)党建工作
    结合专业特色,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我院师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机制。通过3年建设,使生物工程与技术学院党建工作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党建工作制度进一步健全;服务功能进一步彰显;组织保障进一步到位。三年内做好6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优化基层党组织体系:理顺组织关系;优化组织设置;开展示范创建。二是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推进“五好”领导班子建设;深入开展政治素质好、工作业绩好、团结协作好、民主作风好、清正廉洁好等“五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学院党总支的领导核心作用。选优训强教师党支部书记;加强学生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注重党务干部队伍整体建设。三是着力提高党员素质:提高发展质量;加强教育培训;提升能力素质。四是创建党建品牌和创新党建制度:扎实开展“两访两创”活动;(即:“学院领导访谈教师,教师访谈学生;创基层党建工作先进,争做优秀共产党员;创教育事业发展先进,争做优秀人民教师”),注重访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每年确定一个主题,每年重点解决一至两个师生关注的实际问题;加强党对群团组织的领导,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师生员工、教职工联系学生以及师生员工诉求表达、困难教师和学生帮扶等机制,实现访谈师生员工、问计基层、问题整改的常态化。探索“高校党建工作法”;加强党建工作创新。五是提升党建服务大局的能力:引领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和谐校园建设;六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服务学校改革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团学工作
    三年内,建设形成稳定的专、兼职辅导员队伍,以班级建设为主线创新学团工作思路,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生工作干部队伍建设,狠抓学风建设,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考研经验交流;进一步强化安全教育,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教育工作,围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全省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中再创佳绩。


附件1-1 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建设目标分解表

学科类型 学科名称 建设目标 分年度目标任务
2015.7-2016.6 2016.7-2017.6 2017.7-2018.7
省级工程中心     建立大樱桃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建立“五位一体”(政、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体系,搭建技术转化平台,集成相关绿色农业技术,形成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一体化创新产业链;深化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构建省内一流的资源开放平台;集聚和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培育一批高科技企业,形成一个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 中文核心论文5篇左右 中文核心论文5篇左右 中文核心论文5篇左右
出版著作1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科技厅项目3项,市科技厅项目3项
晋升教授1名,培养博士1名,硕士2名 
甘肃省重点培育学科 微生物重点培育学科     通过省培育学科验收,申报省高校微生物重点建设学科,以服务于陇东南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农业为研究对象,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安全性为目的,采用理论研究、技术开发、试验示范和应用推广的研究模式,开发实用型技术,加强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强化社会经济服务能力。打造一支能力较强的学科团队。 拟新增博士1名 拟晋升高级职称1名 拟晋升高级职称1名
申报国家项目1项,横向项目1项 拟新增博士1名 拟新增博士1名
发表CSCD论文5篇 申报国家项目1项 申报国家项目1项
本科生考取微生物学方向研究生15名左右 发表CSCD论文5篇 发表CSCD论文5篇
出版专著1部 本科生考取微生物学方向研究生20名左右 本科生考取微生物学方向研究生20名左右
   出版专著1部 出版专著1部
校重点学科 污染生态学     将本学科打造成省内一流、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为学校申报硕士点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争取经过四年建设达到省级重点学科水平。和其他有资质的单位合作,为成立“天水市环境影响评价与生态规划设计中心”打下基础,开发可进行产业化和科技服务的技术:土壤污染调查评价与修复技术;土壤、食品和水体中重金属元素、农药残留(有机磷和有机氯)、毒害有机污染物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测试;开展大型仪器和分析测试人员培训。为促进陇东南地区的和谐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申报成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继续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成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申报成功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或科技支撑项目1-2项 继续申报甘肃省科技厅项目 申报成功甘肃省科技厅项目1-2项
发表SCI或者CSCD论文6-10篇 发表论文6-10篇 发表论文6-10篇
争取出版专著或教材1部 出版教材或专著1部 出版教材或专著1部
学科组成员参加全国土壤学会2人次 学科组成员参加全国微生物学会2人次 学科组成员增加博士1名
      学科组成员增加教授1-2名
院重点培育学科 生物化学     开展硫生物化学、硫与生物进化、植物硫代谢及调控机理、有机硫化物营养及药理作用以及有机硫检测与功能鉴定4个方向的研究。结合分类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特色生物天然产物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和生物活性测定等方面的研究。 申报国家项目1项,横向项目1项 申报国家项目1项,横向项目1项 申报国家项目1项,横向项目1项
发表SCI或CSCD论文3篇 发表SCI或CSCD论文3篇 发表SCI或者CSCD论文3篇
晋升教授1名 增加博士1名 在国家级出版社正式出版专著1部。

附件1-2:特色专业建设

类型 专业名称 建设目标 分年度目标任务
2015.7-2016.6 2016.7-2017.6 2017.7-2018.7
省级特色专业 生物科学 1、突出特色,申报国家级特色专业。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打造一支有较高学术水平、高学历、结构合理的高质量教学梯队。
3、优化课程结构,突出生物科学教育和创新培养模式
4、加强学科建设,争取使生物学院级重点学科成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
5、加强实验室建设,进一步推动实验课程改革,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
6、加强校企联合,进一步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教授达13人,副教授16人,博士12人,形成合理的教学科研梯队。 争取1-2门课程成为省级精品课程。 建设3-5个教学科研基地

附件2 专业建设目标任务分解表

建设内容 2015.7--2016.7 2016.8-2017.7 2017.8-2018.7
1、丰富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1)每个专业至少与1家企业或单位签订联合培养协议;
2)实现30% 的学生以“工学交替”形式校外顶岗时间不少于2个月/年。
1)每个专业至少与2家企业或单位签订联合培养协议;
2)每年安排2名教师深入企业参与相关工作半年,推广以项目为依托的导师制模式,参与项目的学生总数不少于20名/年。
1)每个专业至少与3家企业或单位签订联合培养协议;
2)按照行业岗位需求,企业全面参与学生培养过程,开展多种形式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2、建设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 1)制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生物科学专业、生物技术(生物制药方向)专业教学标准;
2)重构“中学生物实验训练”课程体系和课程方案;
3)培育1-2个校级精品课程。
1)以“任务”和“工作过程”为载体,开发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制药方向)1-2门“任务驱动型”课程体系;
2)争取将《植物学》、《微生物学》、《细胞工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成省级精品课程;
3)申报成功3-4项教学成果奖。
1)完善并修改各专业课程标准;
2)继续开发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制药方向)“任务驱动型”课程体系;
3)争取《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2门省级精品课程向国家级精品课程冲刺;
3、通过充分调研和论证,确定申报一个新专业。 开始新专业的调研工作。 完成新专业的调研、调研报告与申报材料的撰写工作。 完成新专业的论证工作,争取招生。
其它目标 首届创新班考研率达到80%以上。 顺利通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评估。

附件3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目标任务分解表

建设阶段 2015.7--2016.7 2016.8-2017.7 2017.8-2018.7
实验室类型 (一)现有实验室整合(基础模块实验室建设) (二)专业模块实验室建设 (三)工程类专业实训室建设 (四)工程类课程授课基地建设 (王)工科类专业实习基地建设
实验室名称 将现有的40个学科性实验室中的三分之二整合为5个大型功能性基础模块实验室,分别是: 1、生理生化基础实验室, 2、微生物基础实验室; 3、动植物形态及分类实验室; 4、遗传与发育基础实验室。 5、分子与免疫基础实验室 拟建的3个专业实验室分别是: 1、仪器分析实验室(食品检测专业); 2、发酵工程实验室(生物制药专业); 3、中学生物实验室(生物教育专业)。 在3年之内拟建设2个专业实训室,分别是: 1、细胞培养工程实训室; 2、生物工程下游实训室。 在3年之内建立2门工程类课程车间授课基地,分别是: 1、制药设备与管理(GMP车间) 2、分离纯化工艺设备(层析分离车间) 在3年内拟建立4类固定的工科专业实习基地,分别是: 1、发酵类工艺实习基地; 2、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工艺实习基地; 3、航天生物工程制种工艺实习基地(体现我院特色); 4、食品检疫检验流程实习基地。